百年战争记·狼牙山五壮士
谈起狼牙山,往往会联想到朗山。说到朗山,又不得不追溯到汉武帝的历史。《史记》中有一段记载提到汉武帝常常亲自探访霍去病,这样的记载也让关于汉武帝与霍去病的关系产生了许多猜测。相较于与卫青的关系,霍去病展现出了更多的亲民姿态,不仅仅体现在他关怀百姓,更体现在他对士兵生命的漠视。尽管如此,汉武帝依然扶持霍去病至与卫青平起平坐的位置。然而,这位年轻的英雄最终死于疫病之中。或许是因为命运的捉弄,汉武帝一生中那些他深爱的人,往往都没有好的结局。甚至在他的儿子深陷巫蛊之乱时,他也选择逃至狼牙山避难。正因如此,狼牙山也曾被人称作朗山。千年后的今天,狼牙山依旧屹立在那里,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也成为了人们永远铭记的历史。
展开剩余86%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,曾经读过一篇文章《狼牙山五壮士》,故事中的五位英雄曾让无数人感动。一天,一位小学生在给自己家中的爷爷念这篇文章时,爷爷却笑着纠正他:“五位壮士并没有死。”爷爷自豪地说,他就是其中一位幸存的狼牙山五壮士。原来,他在跳下悬崖时不幸卡在了树杈上,因此得以幸存。
狼牙山,曾是英雄的摇篮。五位壮士以生命为代价,与敌人英勇抗争,展现了他们对国家与人民的忠诚。那是1941年,抗日战争进入了中后期。中国坚韧不拔,抵挡住了日军“三个月灭亡中国”的战略,凭借空间与时间的交换,一步步与敌人周旋。
1941年,日军发动了对晋察冀边区的猛烈进攻,意图歼灭八路军的主力,迅速结束这场战争。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,葛振林所在的团部始终保持高度戒备,无论昼夜轮流值守,防止敌人突然袭击。日军最初派出了3500人,想通过一波试探性的进攻来探知我军实力。倚仗着现代化的装备,他们轻视了游击队,认为这支由农民组成的队伍根本不值一提,没想到他们会遇到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英勇阻击。
为了拖延敌人,争取主力部队撤退的时间,我军布置了地雷,开始了与敌军的游击战斗。敌军大意之下触发了地雷,一阵阵爆炸声将他们的气焰摧毁。同时,夜幕降临,我军趁机利用地形展开打击,成功转移了主力部队,敌军伤亡惨重,整个战斗可以说是一次重要的胜利。
但为了确保主力撤退,最终五位壮士留下来,与敌军进行生死对抗。五人虽然人数寥寥,但依然毫不畏惧,因为他们明白,在这个关键时刻,必须有人牺牲,必须有人为保卫国家与人民站出来。面对敌人强大的火力,他们没有退缩,而是紧握手中的武器,誓死阻挡敌人前进。
他们的武器极为简陋,仅有几箱手榴弹和几支枪支,但他们依然坚定不移,毫无畏惧。为了最大化武器的威力,他们将手榴弹埋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,借此给敌人致命一击。五人边走边战,耐心地引敌向悬崖走去。虽然这也是他们自己的绝路,但他们知道只有这样,才能有效阻止敌人前进。
敌军的机关枪扫射如雨,他们利用地形保护自己,一枪一枪精准地打击敌人。在这个生死关头,五人没有浪费一颗子弹,尽最大努力削弱敌军力量。当弹药耗尽时,他们甚至用石块代替弹药,石块的威力往往让敌人措手不及。就在这时,他们对视了一眼,互相点头,齐声喊道:“兄弟们,是时候了。”然后,他们手拉手,迈向了生命的尽头。
这五人中,最年轻的胡德林只有19岁。他们站在悬崖边,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敌人,心中默默想着自己尚未成长的孩子,想着自己未曾对妻子道别的遗憾,想着不再能够见到战友的伤感。最终,他们高声喊出了“共产党万岁”,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,五位英雄跳下了悬崖。
从悬崖跳下,怎么可能全身而退?他们的身体已经布满鲜血,只有葛振林和宋学义侥幸卡在树枝上,暂时保住了性命。然而,他们的痛苦并没有结束。伤口不断渗血,生命在流失,而他们的战友早已牺牲。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,虽心如刀割,但依然没有放弃。他们咬牙站起来,背靠背相互扶持,艰难地行走在荒山野岭中,鲜血在他们脚下渗透,夕阳下的身影显得越发凄凉。
就在这时,他们听到背后有脚步声,心中不禁一紧,警惕地回头,却是一个身穿青衣的年轻人。青年看到他们是八路军战士,毫不犹豫地背起了他们,带着他们寻找安全的地方。一路上,青年始终未透露自己的身份,只说是附近的村民。尽管如此,受伤的两人并未起疑。
终于,他们到达了棋盘坨的古庙。这个曾经安宁的地方,如今早已被战火摧毁。昔日用于存放干粮的地方空无一物,四周弥漫着硝烟的味道。在这片废墟中,青年来到庙里,忙碌地为两位战士寻找食物和药草。几经艰辛,他用生米烧成饭,给两人煮了汤。
青年从不曾吃一口饭,他关心的是战士们的伤势。在漫长的夜晚,他忍受着剧烈的疼痛,选择在外放哨,以免带来任何危险。即便背上的病痛让他几乎无法忍受,但他从未向两位战士透露自己的苦楚。
第二天,青年来到山野寻找食物,最终找到了一些山韭菜,给战士们做成了汤。渐渐地,战士们恢复了一些体力。正当他们觉得稍微安稳时,又一个人闯入了庙里。原来是与他们失散的司号员李文奎。
随后,他们得知,这个一直默默帮助他们的青年并不是村民,而是河北师范大学的副校长。四十年后,葛振林才从一封信中得知真相,终于为那位恩人流下了泪水。
他们的恩人原来是易县青年救国会的副主任。战争中,他与同志们失散,在山林中等待敌人退去,偶然遇到了这两位英雄。当时,他并未透露自己的身份,因为在他心里,做善事不求回报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